艾美疫苗等多家企业新型狂犬病mRNA疫苗研究结果表明,可诱导持久而全面的免疫反应
我国狂犬病疫苗市场仍存在较大增长潜力,狂犬病疫苗的技术迭代升级正在加速,包括艾美疫苗、CureVac在内的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已经开发了新型mRNA狂犬病疫苗。日前,中国药科大研究团队在期刊Molecular Therapy上发表研究论文指出,mRNA疫苗能够以较低剂量即在恒河猴体内诱导高水平的病毒中和抗体(VNA)、持续的体液和细胞反应以及免疫记忆,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小鼠中可对致命的狂犬病毒攻击提供完全的保护。
不久前,艾美疫苗/丽凡达联合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表了其自主研发的mRNA狂犬病候选疫苗LVRNA001在不同动物模型中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评估。研究表明,在食蟹猴、犬、大鼠体内反复施用LVRNA001不会引起全身毒性,同时可有效产生针对狂犬病病毒的强烈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保持相对安全的特征,表明LVRNA001是狂犬病的有利候选疫苗。
在此之前,CureVac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mRNA狂犬疫苗在恒河猴模型中的保护效力研究,并与上市灭活疫苗Rabipur瑞必补尔进行了头对头对比试验。对比灭活疫苗Rabipur,mRNA疫苗编码RABV-G可以诱导更高水平的交叉中和抗体,产生更广泛的反应性抗体保护。
有分析认为,以全灭活病毒为基础的狂犬病毒(RABV)疫苗在人类与狂犬病抗争过程中已挽救了无数生命。尽管已经有非常有效的人类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联合进行暴露后预防措施,但对需求量大的地区来说,并不一定可得和可及。目前,唯一获得批准的狂犬病疫苗类型是灭活疫苗,免疫原性有限。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采用3剂免疫接种进行接触前预防,暴露后预防接种4至5剂。复杂的免疫接种方案给低收入和偏远地区的高风险人群带来了巨大负担。
数据显示,2026年国内狂犬病疫苗市场规模将提升至101亿元。全国养犬数量多、流动性大、注册管理率低,狂犬病防治任务依然艰巨。在我国兽用狂犬病疫苗接种率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动物伤人后仍有必要接受适当的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措施,我国狂犬病疫苗市场仍存在较大增长潜力。
mRNA疫苗生产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在免疫原设计方面具有灵活性,已成为预防型疫苗研发的重要路径。国际上处于研发范围的mRNA狂犬病疫苗,在已有研究中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和耐受性。
(责任编辑:谭梦桐)
版权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