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在赴港IPO争议中前行:女首富周群飞的“果链突围”

近日,消费电子玻璃巨头蓝思科技(300433.SZ)宣布启动港股IPO计划,拟募资10-15亿美元。这一举措,距离其2015年登陆A股、成就“中国女首富”传奇已整整10年。创始人周群飞,从15岁辍学打工妹到执掌千亿帝国的逆袭历程,与当下市场对其“过度融资”的质疑声形成了鲜明对比,引人瞩目。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收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但净利润增速仅19.94%不及预期。在苹果依赖症未愈、百亿定增资金仍有40亿元闲置的背景下,这场“二次上市”究竟是全球化布局的必由之路,还是资本运作的权宜之计?

玻璃女王的逆袭:从打工妹到湖南首富的传奇

周群飞的创业史,堪称中国制造业的一段微观史诗。1985年,年仅15岁的湖南湘乡少女,揣着父亲赠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毅然南下深圳。在澳亚光学工厂,她从切割玻璃的流水线女工做起,夜间自学丝网印刷技术、会计知识,为日后的技术掌舵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摩托罗拉V3手机的问世成为了周群飞人生中的关键转折。当时,行业普遍使用有机玻璃,而周群飞却带领团队历经三天三夜,成功攻克特种玻璃技术,一举拿下V3订单。这一突破不仅让蓝思科技在业界站稳脚跟,更吸引了苹果公司的瞩目。2006年,双方联合研发的首代iPhone玻璃屏幕,让蓝思科技一举奠定了“果链龙头”的地位。

技术敏感度,始终是周群飞制胜的法宝。2025年3月,苹果Vision Pro前盖玻璃惊艳亮相,其3D成型技术实现光线透射率超92%,再次彰显了蓝思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创新实力。从手表玻璃到折叠屏,再到AR眼镜,周群飞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代工厂到技术方案解决商的华丽蜕变。

蓝思科技作为屏幕供应商,深耕果链核心,业绩伴随iPhone的大卖一路飙升。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蓝思科技的总收入分别为466.99亿元、544.91亿元和698.97亿元,年度利润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分别为25.20亿元、30.42亿元和36.77亿元。

蓝思科技在赴港IPO争议中前行:女首富周群飞的“果链突围”

作为创始人,周群飞的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2015年,蓝思科技登陆A股,周群飞以500亿元的身价直接登顶中国女首富。而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胡润全球富豪榜》,周群飞与她的丈夫郑俊龙以800亿身家再度蝉联湖南首富。

苹果依赖症: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成也苹果,危也苹果”的魔咒始终萦绕在蓝思科技的头顶。从2020年开始,苹果对蓝思科技的营收贡献度就超过了50%,2021年更是持续贡献超过300亿元的销售额。2022年,苹果的销售额更是占到了蓝思科技总销售额的70%以上。尽管去年这一比例有所下降,但仍远超第二、三大客户的贡献度。

这种与苹果的共生模式,在消费电子上行期为蓝思科技带来了超额利润。然而,2022年iPhone14销量的疲软,却导致蓝思科技季度净利润骤降50%。

为了破解这一困局,蓝思科技实施了“三三制”客户战略: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泛物联网各占三分之一。华为三折叠屏手机Mate XT的玻璃盖板订单,标志着蓝思科技在安卓阵营的突破。然而,新客户的拓展却代价高昂,为了获得特斯拉的订单,蓝思科技投入了23亿元改造车载玻璃产线,回报周期预计长达5年。

新赛道突围布局多元化

为了摆脱对苹果的过度依赖,蓝思科技开始寻求新赛道的突围。在2025年3月的战略发布会上,蓝思科技宣布与智元机器人合作开发工业机械臂防护系统,并展示了AR眼镜光学模组样品。这些动作揭示了蓝思科技的转型逻辑:利用其在玻璃加工技术上的优势,切入AI硬件的增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了蓝思科技去年业绩的最大亮点。2024年,蓝思科技的车载玻璃收入突破85亿元,同比增长142%。为宝马i7提供的智能全景天幕单价更是达到了传统手机玻璃的30倍。然而,这一领域的毛利率却仅为21.3%,远低于消费电子业务的35.6%。同时,蓝思科技还面临着福耀玻璃等传统巨头的激烈竞争。

在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的布局更为激进。公司研发的强化玻璃关节防护罩已经通过了ISO13482认证。然而,业内人士却质疑,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能否在2030年前突破千亿?当技术储备遭遇市场不确定性时,周群飞的超前布局更像是一场豪赌。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蓝思科技的多元化进展中,新兴业务的营收贡献虽然尚不足20%,但却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

赴港IPO备受争议

蓝思科技的融资史一直充满争议。2021年,公司A股的150亿定增创下了创业板的纪录。然而,截至2025年3月,仍有40亿元资金滞留在专项账户中。此次港股IPO消息的公布,再次引发了市场的担忧。消息公布的次日,公司股价应声下跌8.16%,市场对“重复融资”的质疑声四起。

蓝思科技在赴港IPO争议中前行:女首富周群飞的“果链突围”

从财务方面来看,2024年蓝思科技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到了78.2亿元,账面货币资金也有189.3亿元。然而,高达462.8亿元的固定资产规模(占总资产的58.7%)却暴露了公司重资产模式的软肋。为了满足苹果严苛的品控要求,蓝思科技累计投入了超200亿元建设自动化产线。这种“军备竞赛”导致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连续三年超过了1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蓝思科技既宣称要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却又持续加码果链相关产能。港股募资说明书中“全球化布局”的表述,与越南工厂仅占现有产能12%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资本市场的疑虑,本质上是对蓝思科技战略清晰度的拷问。

站在港股IPO的十字路口,周群飞面临着三重拷问:如何平衡技术投入与股东回报?怎样摆脱“果链企业”的估值枷锁?新业务何时能扛起增长的大旗?当蓝思科技试图用港股IPO打开第二增长曲线时,市场终将检验,周群飞的“玻璃王国”,是水晶还是泡沫?时间,将给出最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