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集采药品,药企与经销商“反目成仇”
图源:网络
4月7日,天津力生制药披露了全资子公司中央药业与销售代理商凯安瑞医药的合同纠纷结果:中央药业向凯安瑞医药赔付约1682万元。
双方的纠纷来自代理销售的头孢地尼分散片,2018年,两家公司达成合作,由凯安瑞医药负责销售中央药业的这一产品。之前合作一直很顺利,但执行到2021年1月1日-2030年12月31日这一时间段时,双方直接翻脸了。
背后原因很简单:中央药业的头孢地尼分散片没有搭上第三批集采放量直通车,市场被严重挤压,院内院外都不好卖了。但力生制药不管这些,表示因为计划任务考核量未达标,对凯安瑞医药所交的市场保证金不予退回,另外还要求赔偿未提货损失。双方从2023年起多次诉讼,才有今天的判决结果。
目前,凯安瑞医药官网仍挂着中央药业的头孢地尼分散片“希福尼”以及天津医药的头孢地尼胶囊“世扶尼”产品信息。但凯安瑞医药销售已向健识局证实:“希福尼”不会再卖了,官网页面更新也需要时间。
错过集采机会,代理协议崩盘
天津力生制药成立于1951年,是天津市唯一一家上市国有药企,产品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抗生素类等药品。凯安瑞医药则是有名的药品经销商。
头孢地尼是儿科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之一,原研是日本藤泽药品,2001年进入中国。2006年力生制药子公司中央药业首家研发生产,商品名为“希福尼”。
这之后,头孢地尼仿制企业逐渐增多,到2017年时,国内的胶囊剂和片剂生产申报企业就多达66家。据米内网数据,彼时的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头孢地尼的规模就达到了29.76亿元,胶囊剂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豪森是其中翘楚,以52.71%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首产企业中央药业反而落后。
中央药业希望能实现更大面积的商业兑现。2018年12月12日,中央药业与凯安瑞医药提前签订了合同期限为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两年协议》,及2021年1月1日-2030年12月31日的《十年协议》,就只是为了“希福尼”的市场销售推广。
签订合同时,国家集采已经箭在弦上。最开始不少仿制药企业还希望绕过国家集采降价,争取省际更灵活高价的市场。据公开资料,当时“希福尼”0.1g规格曾在江苏省成交价卖到了42.86元,为了维持价格,找代理商拓宽更多销售渠道是一些企业的做法。
凯安瑞医药接手后不久,头孢地尼果然进入第三批全国药品集采,最终致君制药的头孢地尼分散片以每盒11.63元中标;石家庄四药、豪森药业、倍特药业三家企业的头孢地尼胶囊中选。一步错过,“希福尼”商业前景急转直下。
“希福尼”尽管是首仿,但之前一直没做过一致性评价。随着集采规则的完善,未过评药品的销售越来越难。2021年,两家公司不得不对“希福尼”降价,还签订了《关于头孢地尼分散片(希福尼)价格调整的补充协议》。
与此同时,头孢地尼的另一个剂型颗粒剂也开始在中国快速扩容,2022年同比增长超过500%,挤占了集采外头孢地尼片剂和胶囊剂的市场。
甲方也“栽跟头”,还需赔付1682万元
眼看药品销售达标无望,凯安瑞医药先掀桌子了。
2023年8月,天津力生制药披露,凯安瑞医药要求解除十年协议,退还约1.84亿元预期利益损失及其他支付款,共计超2亿元,并申请对天津力生制药的资产进行了查封。力生制药很快就提起了反诉,双方各执一词。
2023年12月,公司一审判决要求中央药业向凯安瑞医药赔付推广服务费、奖励费、保证金、预付保证金等,预期利益损失500万元,扣除中央药业未提货损失的113万元后,还需支付1682万元。这个判决结果显然离双方诉求相差甚远,双方继续上诉,天津高院最终发回重审。
2024年11月,天津力生发布公告称已经收到了重审判决书,但是双方对重审结果依然不满意,又再次提出上诉。直至此次判决。
这对天津力生财政来说就是“雪上加霜”。2024年,天津力生全年表现“增收不增利”: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36亿元,同比增长15.88%;净利润却同比下降49%。去年一年公司核心品种,吲达帕胺片、碳酸氢钠片等的收入增幅也均未能达到预期。
近几年,国家药物价格治理的决心昭然,省际药价市场正逐渐被肃清。失去销售伙伴后,赚钱引擎“希福尼”的前景更风雨飘摇。
目前,栽了跟头的天津力生,只能等下一次机会。2024年财报披露,公司将继续借助集采接续带量采购项目,开发头孢地尼分散片医疗市场。公司销售支出比例已经有明显上涨,同比增加了15.09%。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