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团暴雷被立案调查,多元化“泥潭”越陷越深

2025年3月28日,“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团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皇氏集团立案。

皇氏集团已经上市15年,在公司治理方面却不太规范,此前就因为2022年、2023年的财报披露不准确被处罚过。

在经营业务上,皇氏集团虽是水牛奶赛道的开拓者,但其主业发展频频受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举步维艰,董事长黄嘉棣总想让皇氏集团跨界转型,但却屡战屡败,最终陷入连年亏损的尴尬境地,其乳业这一核心业务也一再错失发展良机。

如今,皇氏集团股价已经跌至3元上下,总市值仅26亿元。

涉嫌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信披问题多年未解

近期,皇氏集团继2024年12月底被广西证监局警示后,再次因信披问题受到监管部门调查。

根据皇氏集团3月31日晚发布的公告,3月2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团暴雷被立案调查,多元化“泥潭”越陷越深

据皇氏集团披露,2019年11月11日,皇氏集团原子公司皇氏数智有限公司与泰安市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订《合伙协议》和《补充协议》,11月12日,公司对《合伙协议》进行披露,但未披露《补充协议》,2023年11月,公司收到关于皇氏数智有限公司与泰安市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订《合伙协议》及《补充协议》引发的合同纠纷案件诉讼材料,才对该《补充协议》主要内容进行披露。

就在2024年12月31日,皇氏集团还发布了关于收到广西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也是直指上述签署的两份协议中,并没披露《补充协议》,直至2023年11月21日,皇氏集团才对《补充协议》主要内容进行披露,相关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时。上述情形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二条第一款规定。

去年12月31日的警示函中还提及皇氏集团部分业务会计处理不当,当期半年报、年报披露不准确。一是2021年半年报和年报披露不准确。2021年,皇氏集团子公司完美在线、浙江必耀与供应商杭州天翼智慧、客户杭州远传新业开展上下游业务对应的技术服务业务,在该业务中,完美在线和浙江必耀未承担主要责任,应当按照净额法确认相关收入。皇氏集团采用总额法核算,导致皇氏集团2021年半年报、年报相关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

二是2022年和2023年半年报和年报披露不准确。2022年和2023年,皇氏集团在开展的部分奶粉、白糖贸易业务中未承担主要责任,应当按照净额法确认相关收入。皇氏集团采用总额法核算,导致皇氏集团2022年和2023年半年报和年报相关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2024年4月26日,皇氏集团披露《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分别调减2023年第一季度、半年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506.11万元、9379.46万元、32403.91万元。

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82号)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皇氏集团董事长及总裁黄嘉棣、时任副总裁杨洪军、时任财务负责人滕翠金、时任财务负责人孙红霞、现任财务负责人吕德伟、董事会秘书王婉芳是皇氏集团上述违规行为的主要责任人员,上述人员也被出具了警示函,并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

多元化投资成泥潭财务状况恶化

相关资料显示,皇氏集团前身是皇氏乳业。皇氏乳业本来是一家乳制品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广西南宁。2014年,公司改名为皇氏集团。

皇氏集团近些年一直跨界投资不断,或许跟其董事长的经历有关。皇氏集团的董事长黄嘉棣毕业于广西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他因为偶然间得知一个朋友有一批从爱尔兰进口的奶粉找不到销路,就跨界做起了乳品代理生意,正式"迈入"乳业"大门"。

皇氏乳业曾经发展非常顺利,2004年销售过亿,2005年成为广西乳业龙头。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第四家乳品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黄嘉棣也被誉为中国“水牛奶之王”。

不过,后续故事并不向着蒸蒸日上的方向发展,黄嘉棣对跨界的执着,让他在战略上的失误造成了今日皇氏的困局。

与大多数乳企深耕主业不同的是,黄嘉棣大步“迈出”乳业主业。2014年11月,皇氏集团收购御嘉影视100%股权,正式跨界影视行业,两年后又收购了盛世骄阳100%股权、易联视讯30%股权、完美在线剩余40%的股权。

得益于影视行业发展红利,2014年至2016年,皇氏集团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双增。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升级,皇氏集团的影视业务自2017年开始下行。2017年、2018年,皇氏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66亿元、23.36亿元,同比变动为-3.26%、-1.3%,但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为0.57亿元和-6.16亿元,由盈转亏。

2019年,黄嘉棣决定重新聚焦乳业,将影视板块完全剥离。黄嘉棣当时还表示,“成长中的波折,并不是很大的问题。这些是企业以及我个人成长中的教训,一定会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发展。”

黄嘉棣似乎并没有吸取教训,2020年3月,皇氏集团宣布与商汤科技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开展深度、立体的合作。虽然这一举动现在来看似乎较为符合趋势,但该合作也未对公司产生重大经营提升。

并且有意思的是,无论是影视还是人工智能,虽然对皇氏集团没有实际经营提升,公司的股价被炒作了两波,这也让外界质疑其动机是否是资本炒作。

2022年1月,皇氏集团成立控股子公司皇氏农光,正式切入光伏行业。2022年8月23日,皇氏集团发布公告称,皇氏农光与安徽省阜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投资100亿元建设年产20GW 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与2GW组件项目。自此,皇氏集团又踏入了光伏产业。

几经折腾,皇氏集团不仅没有找到一条好的成长曲线,反而陷入泥潭越走越深。2017年至2021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67亿元、23.36亿元、22.53亿元、24.90亿元、25.69亿元,同比变动-3.26%、-1.30%、-3.54%、10.51%、3.15%;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6.16亿元、0.48亿元、-1.37亿元、-4.72亿元。可以看到,除了2019年勉强盈利,其余年份均出现亏损。

2022年、2023年,皇氏集团的净利润转正,靠的是非经常性损益。例如2023年,皇氏集团转让了来思尔乳业32.9%、来思尔智能32.9%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约为2.1亿元,来思尔智能转让来思尔物流10%股权,取得投资收益303.1万元。

皇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黄嘉棣多年来也在持续减持,据不完全统计,黄嘉棣累计套现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