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量采购清单扩大!485个药(附名单)
国家医保局表示,2025年将在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综合近段时间各地的药品集采进度来看,全国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中选结果即将落地,多个化药联盟集采更新进度,生物药集采传来新消息......
中成药、中药饮片集采落地在即,后续有望覆盖更多品种
4月7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关于签订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首年度购销协议的通知》,各市医联体牵头单位和中选药品的申报企业开始签订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采购首年度购销协议。
药品集采购销协议是药品集采落地的关键环节,是否真正“落地”取决于协议签订、执行和监管的全流程等。
本次签订时间为4月7日至4月30日,招采子系统将于4月11日完成中选药品挂网,中选企业于4月15日前完成配送关系建立。4月21日起,山东省按规定执行全国中药饮片联采中选结果。
与此同时,4月7日,全国中药饮片联采相关企业开始通过黑龙江省药品和医用耗材招采管理子系统完成注册。
此次中药饮片联采覆盖31个省份,共涉及45种中药饮片,598家企业中选,涉及12069个产品,其中,地黄和川芎中选产品数最多,达354个。回顾首批全国中药饮片联采,纳入21种中药饮片,共100家企业中选,平均降价29.5%,最大降幅56.5%,参与的医疗机构达到6000多家。
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迅速,2024年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市场规模超2000亿元。全国中药饮片集采从质量、竞价、追溯体系等多方面评分,千亿中药饮片市场可能再进行新一批次的大规模集采,品种范围有望拓展。
经历两轮大规模的中药饮片集采后,中药饮片市场进一步开放,中药材原产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程度提升。头部药企资源不断集中,中小药企走向细分市场和低价赛道。
此外,4月3日,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中选品种供应清单公布,共有174个药品中选,此后又有8个产品复活拟中选,134个非报价代表品拟中选。
湖北牵头的三批中成药集采已扩展至全国,未来品种可能继续增加。根据法伯全渠道数据,2023年我国全渠道中成药市场销售额达4771亿元,同比增长6.3%。随着集采深入,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在赛柏蓝后台回复“485”,获取全国中药饮片联盟集采和全国中成药集采中选结果表格~
化药联盟集采已有新动作,参与省份扩围、品种更丰富...
赛柏蓝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开展的新批次的化药联盟集采包括——
1.四川牵头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六省(市、区)组成省际采购联盟,开展环磷腺苷葡胺等66个化学药品带量联动采购工作;
2.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五省(区、市)组成省际采购联盟,开展氯化钠等大容量注射液带量联动采购工作;
3.新疆牵头开展二十六省联盟药品集采,针对妇科、激素以及造影剂等专科大品种。
此前化药联盟集采以片剂、胶囊等普通剂型为主,现在逐步纳入注射剂、吸入剂、缓控释制剂等,并向专科用药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未过评品种也是集采纳入的重点。此前已经有省份针对未过评品种开展带量采购,主要是因为部分未过评药品如急救药、短缺药等市场需求高,但过评企业少,仍需保障供应。未过评药品价格差异大,集采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虚高价格并促使企业加快一致性评价进程。
化药集采已经进入常态化和精细化阶段,未来覆盖更多剂型和复杂药品之外,规则还将进一步优化,质量监管加强,供应保障更严格。
化药集采采用多家中选的方式,避免独家供应风险,如某企业断供时,其他企业可替补。同时,部分联盟集采采用“技术标+价格标”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审,并强化质量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
头部药企优势扩大,拥有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企业成本可控,无需依赖极端低价竞标;中小企业无法通过低价竞争的企业可能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升。更为重要的是,仿制药利润下降,推动药企转向首仿药、复杂制剂、创新药研发。
全国生物药集采品种猜想
日前,安徽省医保局在部署2025年工作内容表示“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截至目前,大规模的生物药联盟集采即第六批国采(胰岛素专项),其它为少量生物制剂出现在个别省份的集采中,如江西牵头的干扰素集采、广东牵头的联盟集采中包含血制品以及生长激素等。
安徽省在生物药集采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22年以及2023年度集采中,安徽省均将部分生物制剂纳入。拟中选采取综合评审的方式,符合“申报资格”要求的药品统筹考虑“企业维度”和“药品维度”两方面因素,进行首轮报价后的综合评审。
此外,安徽省在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上给予了较大的比重,如果企业存在严重失信行为,其产品则较难入围。目前来看,从胰岛素开始的大规模生物药集采,后续可能向更多生长激素、单抗(PD-1/PD-L1)、血液制品(人血白蛋白)延伸。
米内网数据显示,国内生物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企业≥3家的品种有7个,包括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地舒单抗注射液以及托珠单抗注射液。上述品种2022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均超过亿元,市场竞争充分,纳入集采的可能性较大。
用量大、销售金额高的品种也是生物药集采遴选考虑范围,易联招采数据显示,尤其是医保目录内药品被重点关注,如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帕妥珠单抗、重组人生长激素均是热门品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